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研究生培养

为了积极响应和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弘扬红色沂蒙精神与传承红色革命文化基因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8月23日至30日,协同中心选派研究生崔慧娟、张静、张宁、刘锦坤、周翠翠5人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山东省临沂市开展暑期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活动以“新中国成立70年来沂蒙精神传承与历史变迁”为主题,在临沂市兰山区、河东区、费县、蒙阴县等地考察,通过参观、走访和问卷等形式调查沂蒙革命红色基因的传承情况,重温革命先烈的精神和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感受在党的领导下革命老区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取得的惊人成就,亲身体验老区人民的幸福生活,研究探索新时代革命老区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的新形式、新载体。

8月24日早上8点,调研团队出发前往调研第一站——位于临沂市兰山区的沂蒙革命纪念馆,纪念馆以“沂蒙精神展”为主分为“浴血抗战,生死与共”、“水乳交融,无私奉献”和“沂蒙精神,永放光芒”等六大主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沂蒙革命精神展示、红色影视教育、沂蒙革命精神研究等展区。沂蒙精神诞生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革命岁月,党与沂蒙人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涌现出了“抗日楷模村”渊子崖、用乳汁救助伤员的“红嫂”、 “沂蒙母亲”王换于、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英模人物和先进群体。沂蒙精神赓续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走向成熟并逐渐加以传承,“厉家寨精神”、“九间棚精神”、“沈泉庄精神”、“经济开发区精神”、“兰田商城精神”的形成,都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沂蒙精神得以传承的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沂蒙精神在坚持改革创业的“时代楷模”赵志全、新时代沂蒙精神践行者“全国道德模范”王传喜等时代楷模中交接和传承。沂蒙精神始终随着时代一起脉动,不断汇入新的时代内涵,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8月24日下午3点左右,调研队前往华东烈士陵园参观调研,在华东烈士纪念塔和烈士墓前,调研队深情缅怀革命烈士,鞠躬默哀,并感受他们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我们感慨烈士墓雕刻的细腻,并且都能尊重烈士生前爱好,根据烈士生前的风采和形象而设计,更加感叹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顽强拼搏和艰苦奋斗精神,青山有幸埋忠骨,他们的事迹将永载史册。

8月25日上午10时,调研团来到临沂市河东区华东野战军纪念馆和陈毅故居进行采访和调研。华东野战军纪念馆建立在新四军旧指挥所附近,是临沂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沂蒙精神教育基地。纪念馆以新四军军史、华东野战军军事文化展示地为主要内容。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听着沂蒙革命故事,看着展厅里一幅幅老照片、一帧帧纪录画面、一件件实物,华东野战军波澜壮阔的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路中战役历史重现在我们眼前,沂蒙军民鱼水交融、生死相依的英雄事迹,“吃苦耐劳、爱党爱军、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正是在艰苦卓绝、血与泪交融洗礼的革命环境中熔铸而成的。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沂蒙革命胜利的果实来之不易,党永远离不开人民群众。


我们团队在调研期间,正好遇到了一群红领巾来展馆参观和学习,我们与其学校老师取得了联系,并采访了带队老师。与老师的交谈中,我们得知他们来自临沂市第九实验小学,是二年级六班的学生,同行的还有五年级三班的学生,他们学校每个月,每个学期都会组织这样的实践活动,传承沂蒙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参观这个纪念馆,他们还会去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地,清明节还组织去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扫墓,也会到县里去探望老红军等。此外,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他们一般通过早上晨读,升旗仪式、班会课等形式进行红色教育,还有就是在思想品德课本上重点讲这些内容。思想品德课一年级就有,一年级叫品生,三年级叫品德,一周三节,雷打不动的进行红色教育。团队成员刘锦坤采访了展馆的工作人员,从中了解到展馆6月份以来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天都接待一批又一批地方机关单位、公司、各地中小学学生、调研团队,平均每天至少有两批,最多的时候一天有十几批集体学习的团体来此学习,散客更是络绎不绝。

我们观看了带队老师组织小学生们发表参观展览后的心得感悟,“战争年代十分艰苦,和平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鲜血换来的,我们应当好好珍惜”。听着小学生的发言,我们感受到沂蒙精神在新的一代中薪火相传,沂蒙红色基因也在不断传承,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当天下午,我们来到前河湾村新四军指挥所旧址以及陈毅、粟裕旧居参观,瞻仰了华东野战军军官的雕像,并鞠躬致敬,表达深深的敬意。我们应当铭记光辉历史,传承好红色基因。8月26日,我们来到临沂大学考察当地大学生对沂蒙精神的认识和传承情况。我们采取了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在沂蒙大学的体育场和图书馆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在团队成员的努力下,学生们积极配合我们调研。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临沂大学红色馆,它主要展览沂蒙精神主要内容以及沂蒙精神对临沂大学的影响,我们通过与馆长的采访了解到,临沂大学就是红色学府,临沂大学始终秉持着“沂蒙精神建大学,沂蒙精神育英才”的办学宗旨,以沂蒙精神育人,为八百里沂蒙大地服务。可见,临沂大学在沂蒙精神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昂扬向上。

调研结束当晚,调研小组回到住宿的酒店,随即对当天的问卷调查资料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忘记了一整天奔波的疲惫感,大家工作十分认真积极。

8月27日,调研团队来到了临沂市费县的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进行采访和调研。大青山突围战是沂蒙地区抗日战争较为悲惨壮烈的突围战,我方损失惨重。我们在讲解员小王的带领下,走进了这座抗日的丰碑。

大青山突围战这段尘封的历史可能已经不为人熟知,但它仍然是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铭记着一个个英勇无畏的名字,让我们深受感动的是,突围战牺牲的烈士很多都是抗大分校青年学生:和敌人拼到最后一颗子弹,弹尽后砸毁机枪跳崖殉国的邱则民,时年26岁;弹尽后,毫不畏惧率队员与敌人肉搏,咬掉日军耳朵,被敌人连刺数刀身亡的程克,时年22岁;还有年仅19岁的司号长齐德,强忍着身上处处重伤,和“肠子都流出来”的剧痛,继续吹响冲锋号;以及在突围中新生的牺牲的革命夫妻陈明和辛锐,掩护军队转移的大青山群众。这些年轻人在国难当头,为了国家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如此痛恨敌人,这种不辞牺牲的精神气质和民族气节,是我们当代青年的榜样。

英雄的事迹令人敬仰,榜样的精神让人追随。调研团成员纷纷表示,要牢记党的光辉历史,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将沂蒙精神融入血脉,当好红色传人,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讲解员小王告诉我们,大青山突围纪念馆除了定期举办沂蒙红色故事宣讲比赛,学会讲好沂蒙红色故事和各种演讲比赛,主题日活动之外,每周周一都会组织“重走大青山突围战路线活动”,参加重走路线活动的以费县和外地报名参加的大、中学生为主,进行红色沂蒙精神的传承。

当天下午,我们回到费县县城,在费县实验中学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中学生和家长,以及附近的本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同样一共发放和收回了100份问卷。

8月28日,调研团队来到抗战老兵李法春和田功仍老先生的家中,看望他们并进行了访谈。93岁的李法春老人,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把自家的小院收拾得干净整洁,屋子墙上挂着的老照片,以及老人珍藏的纪念章,纪录了不同寻常的过往。李法春老先生年仅14岁就入伍参军,从1938年开始参加抗战,行军打仗12年,曾为陈毅当警卫员三年。采访时老人一再提到自己当年自愿参军的时候心里十分高兴,虽然心里也会有些害怕,但是只要一开始打仗,心心念念的就都是胜利,什么害怕都抛到脑后去了。田功仍老先生1944年参军,参与了国共合作抗日、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保家卫国战役之后,进入了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进修学习。提到当年抗战经历,现年97岁的田功仍老先生依然十分激动和兴奋,深情并茂地为我们讲述他抗战,随军杀敌的精彩故事。诸城、胶州、高密、夏庄,南边红岭、香水湾……到以后淮海战役、孟良崮……这些大大小小的地方都记录着老人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点点滴滴,记载着他们与常人不同的一段经历。

8月29日,实践调研团来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仔细参观一件件展品,回顾浴血奋战历程,真切感受沂蒙人民踊跃支前、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实践调研团还同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管委会办公室王建泉主任进行深入的采访交流,仔细询问纪念馆的历史以及纪念馆在人员接待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实践调研团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向革命烈士鞠躬默哀,深切缅怀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沂蒙这片红色热土孕育了沂蒙精神,这不仅是沂蒙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与此同时他还对沂蒙精神传承和发扬做出了重要指示:“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这也正是我们此次调研的目的和意义,我们来到这里我们追忆沂蒙革命斗争历史的艰辛进程和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不忘党的初心,牢记党的使命和宗旨,才能奋发图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更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动力,沂蒙精神需要一代又一代永远传承下去。

供稿人:崔慧娟



Baidu
map